钟志源 官方网站

http://zhongzhiyuan.zxart.cn/

钟志源

钟志源

粉丝:352925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广州雕塑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优秀专家。多件作品获广东省美术作品金奖、优秀奖、鲁迅文艺...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金石缘——钟志源的雕塑艺术

作者:陈伟安

   对艺术家而言,有过当匠人的经历绝对是一件幸事。齐白石老人笔下绵劲的线条,爽利的刻印刀法,均与他早年当木匠日积月累而来的手劲和手感分不开,所以他的画、他的印章,一般人学不来。明人戴进出身低微,少年时跟工匠师傅学习制作金银首饰的手艺,由于技艺精湛其锻制的金银首饰的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也以此为傲,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彻底放弃了这门行当:戴进在市集上见一熔金者,所熔的金器都是他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戴进深感这种手艺不值得做下去,愤而专心攻习书画,成为明代山水花鸟画的卓越画家,被公认为浙派山水画的创始人。


  雕塑家钟志源早年也曾当过机修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画家、雕塑家是他最大的梦想,既充满激情,更夹杂茫然与彷徨。最终他选择了又苦又累但又其乐无穷的雕塑。白天他是一名普通工人,晚上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他是一名业余雕塑家。一件雕塑从构思,捏泥稿,翻模,到翻成成品,整个过程都是由他一手完成。这段经历成为他艺术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经过这番历练,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


  一


  改变材质给人的固有感受,赋予材质新的质感和文化内涵是雕塑家有别于一般雕刻工匠之处。钟志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金属为材料创作的雕塑,就是因为改变了金属特性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早年当机修工的经历使钟志源对金属材料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各种金属到了他的手上,会像泥巴、木头、纸张一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先是创作了《笙韵》(图1)、《芦苇荡》(图2)、《戏浪》(图3)等作品,这些雕塑体量都不大,属于精致的小品。他充分利用金属易于弯曲变形的特性,以一根根金属线条为造型主干,表现出近似于中国画墨线堆积、流线造型的效果,使立体的雕塑有了一种诗意的画境。这灵感也许来自他早年学习中国画的经历。《芦苇荡》后来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戏浪》被国际奥委会收藏后又被放大立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前,成为一件优秀的城市公共雕塑。及后,钟志源又创作了《大道》(图4)、《湿地》(图5)、《突围》(图6)等作品。这是他更加大胆的尝试。他利用不锈钢材质兼具的刚硬性与可塑性,对金属作反复的敲打、扭曲、挤压、切割、焊接,终于组合成具有体量感和空间感的雕塑作品。不锈钢材质原给人以冰冷、尖利的感受,但经过钟志源之手,最后呈现出折纸般的层次和轻盈。其中作品《大道》最为人们所称道。他以不锈钢材料塑造了一群水乡村姑们担筐荷锄迈着轻盈的步伐迎着春雨前行的情景,旁边手擎一柄芭蕉叶的小妹妹和着姐姐们行进节拍跳跃随行的俏皮劲更是烘托出劳动的欢快。波浪弯曲的不锈钢片状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阔大的荷叶或芭蕉叶等南国植物形状的美感,并由此带出作品所要表现的乡土情怀的主题。不锈钢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现代感又赋予作品一种时尚气息。镜面不锈钢能折射阳光,又能映出周围景物的色彩。雕塑摆放在户外环境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真正是让人们眼前一亮。作品《湿地》是以在湿地中栖息的鸟儿为题材,鸟儿灵动舒展的身姿全是以不锈钢板弯曲、切割、焊接而成,艺术风格与《大道》可谓一脉相承,充满了浪漫抒情的气息。作品《突围》则综合运用了金属线条和块面的技巧。雕塑家不斤斤于塑像细部的刻画,而是大刀阔斧、大胆取舍,集中表现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瞬间影像的速度感和姿态美感。金属材料所象征的阳刚之气很好地传递出作品的主题。铜和不锈钢两种材料在质感和色彩上的差异对比,也使雕塑更富有层次感。当然,钟志源的金属雕塑也包括了《醉剑》(图7)、《三元里抗英》(图8)、《烈胆》(图9)、《桥》(图10)等大量优秀铸铜作品。


  我国的金属雕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摆脱苏式风格的影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青年雕塑家开始对各种金属材质作大胆的语言探索,钟志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人们总希望试图给一种文化及其现象进行概念与定义,比如何谓“岭南文化”,但往往却是件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钟志源以《大道》为代表的金属雕塑作品,在观念、方法、模式、衍变、时态上的前卫与岭南乡土情境融会贯通而相得益彰,从雕塑语言的角度在雕塑的范畴里为岭南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他的这批金属雕塑作品一问世便因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新材料带来的新颖感受而备受好评,作品《大道》1999年荣获广东省美展金奖和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二


  正当人们还惊艳于钟志源的金属雕塑时,他又开始了对汉白玉材料的探索。


  中国人使用汉白玉作为雕刻材料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赋予汉白玉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圣洁、静穆、庄严,因而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建筑和雕刻的名贵石料。建国后,汉白玉又成为了宏大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被赋予了某种政治意味。附在汉白玉上的这些原有的文化观念,很可能成为现代雕塑家创作的障碍。因为要突破、改变人们对材质固化的感受,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考验着雕塑家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由于大理石可以延展变形的空间不大,钟志源便通过肌理语言的发掘和造型变化来达到创新的效果。2004年,他创作了《清风》(图11),成为其汉白玉系列的首尊雕塑。作品一问世便一鸣惊人。他用汉白玉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女学生形象——身形高挑瘦削,神情略带自负和叛逆,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又带着几分文艺感伤的气质。他将女生腰部略作夸张拉伸处理,使石材似乎有一种向上的张力,使静态的塑像有了动态的视觉效果。这件作品诚如它的名字一样,彷如一阵清风,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受。它之所以能感动观众,就在于作品凝聚了雕塑家对当代人的观察和自己生活的感受。钟志源从自己的女儿身上,他看到时下的年轻人充满朝气,又有点张扬、自我和叛逆的性格特征。他以父亲慈爱、包容、欣赏、赞美的眼光去关注当代的年轻人,并在雕塑作品中展现他们的精神状态,因而很容易让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雕塑语言上,他充分利用汉白玉洁白如玉的质感,赋予女生纯洁的秉性;塑像皮肤部分采用抛光处理,光滑的质感能给人温润的感受;衣纹部分则刻意显露凿刻的痕迹,粗糙的肌理给人以自由、不拘小节之感,两种效果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作品风格在古典唯美和现代简约之间达致巧妙的平衡。


  作品《清风》取得成功后,钟志源继续以汉白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对汉白玉色洁质坚、具有玉一般的温润光泽的特性情有独钟,并让这种特性成为自己雕塑作品的情感基调。继《清风》后,钟志源又创作了新时代女性题材系列,如《好日子》(图12)、《女生,女生》(图13)、《玲玲》(图14)、《娅娅》(图15)、《菲菲》(图16)等系列颇为唯美的现代女性雕塑。这些塑像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某个人物,而是雕塑家对新时代女性的综合感受和表现。


  《远方的问候》(图17)则体现了钟志源对农村现实生活的关注。他敏锐地观察到现代农村社会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留守故土这一社会现实,选取了一位边远山区老农妇接听电话的情景为题材。手机的普及暗示着现代文明也惠及边远地区,成为山区农民与远方亲人主要的联系方式。老农妇的造型憨厚可爱,整件作品乍一眼看上去给人轻松愉快之感,细细品读后又觉饶有深意。钟志源刻画老农妇正沉浸于与远方亲人交谈的喜悦之中,满布皱纹的脸庞充满了慈爱的神情。农妇的身形作了夸张的处理,显得特别宽大、厚重,似乎暗示着老人像大山一样依然是远方游子最坚实的后盾。在肌理的处理上变化丰富,既有雕塑家设计、刻凿的各种纹理,又有保留汉白玉石天然的纹理,展现出朴实的乡土气息。所塑造的老农妇也有别于过去常出现在美术作品中那种咧嘴喜笑的农民形象,而是复归于人们真实自然的状态。这件作品造型新颖,内涵丰富,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当代人的人文关怀,是钟志源近年来颇受好评的一件佳作。


  《偶》(图18)是钟志源近期创作的一件探讨现代两性关系的作品。他塑造了一对相拥的男女。男性塑像面容模糊、造型简练,肌理粗糙;女性塑像裸体背对观者,肌肤光洁,身形健美,造型精准、刻画细腻。最独特的是男女相拥的姿势一反传统,不是人们惯常所见的女性依偎男性,反倒像是女性将男性拥入怀中,女性塑像强有力的站姿,充满了张力。男女塑像肌理的不同处理手法也形成对比效果,男性塑像主要起着烘托女性的作用,雕塑家是要完全突出现代女性自强自信的魅力,同时透露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后对现代两性关系的深刻影响。汉白玉纯洁、温润的质感似乎传递着雕塑家对两性关系的一种期望。


  我与钟志源认识多年,他是一位充满旺盛创造力的艺术家。朴实厚道、不事张扬是他的一贯作风。而在我眼中,善于驾驭材料是他的过人之处,而内在的细腻与聪慧尤其是艺术上时时闪现的狡黠更是他成功的关键。当年他剑走偏锋,从金属材料的敲打焊接入手崭露头角进而声誉鹊起,最近的十年又醉心以汉白玉为介质创作古典唯美、安静闲适的中国女性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年,齐白石花甲之年的时候以“饿死京华”的气魄完成“衰年变法”从而奠定其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金属与汉白玉雕塑两个系列,是钟志源雕塑艺术生涯的两个阶段与标志。钟志源是肯定不会停下脚步的。他会以什么面貌再次呈现呢?这也是我们十分期待的!


  2013年5月


  陈伟安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